最后的倔强
“你怎么犟得像头牛!,认死理!还嘴硬!”这就是倔强。当然,倔强分两种,第一种是为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,重形式上的与大众价值观故意保持步调不一致,如“杀马特”的各种爆炸式彩色烫染,目的在于形式上的标新立异。当然还有一种属于坚持自我,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和自成一体的价值观,也可以称之为个人的信仰。一旦成为信仰,就难以被俗世的价值所改变。比如大众认为好的,有价值的某些东西,可能在你眼里就一文不值,如此,内心与外界的冲突总是难以避免,如何平衡就成为了一种人生的艺术了。
上周参观了一所民国老宅,豪宅,中国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志向有意无意融入于建筑之中,那宅子的梁,外部的是圆的,内部是方的,这就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处事哲学,讲究“外圆内方”。外在表现是圆融的,这样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,而内在却有难以改变的原则和信仰。
另外,外在的形式有时候又可以很好的保护内在。巍山县永建镇的一所清真寺(我原以为清真寺应该是圆顶的阿拉伯建筑),气势浑宏,从建筑风格,斗拱风格上完全与清真寺搭不上调,外部看来就是一座佛寺。进入其中,才发现殿宇内没有一尊佛像,殿内是阿訇的诵经声,和密集的人群的长跪,同时还有一些匆匆放下手中的活,从四面八方赶来做礼拜的村民,你要知道,穆斯林每天的礼拜是五次啊。这场景真的让你感受到信仰的力量,真切的被震撼到。正是这样的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,让穆斯林文化在与汉文化格格不入中,内涵得以完全保留了下来。
综上,外在形式还是不能与环境与普世价值脱节,至于内心,完全可以大隐隐于市,你不必师从亚里斯多德或老庄,不必师出名门。你可以参你的野狐禅,只要你能构建起的一套价值与信仰理论,通俗的说,能够给你自己的人生,有一个说法就行。
写于2016年3月15日